您当前的位置 : 陈宝贵传承工作室 >> 张锡纯纪念馆 >> 基本简介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动荡的时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体土崩瓦解,中国社会陷于空前的危机,陷入思想上的混乱。西方科学伴随着殖民主义的全球扩张来到中国,面对西方科学文化的所向披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师夷长技”、“洋为中用”的探索。在医学界逐渐萌发了寻找中医、西医两者融汇互通途径的探索,这些医家们统称——中西医汇通学派。这期间,人才辈出,成就斐然,如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而张锡纯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锡纯先生1926年在天津创办了中西汇通医社。先生是中国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最具影响力的国医泰斗,所著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享誉海内外。然,沧桑百年,医社伴先生羽化,但“衷中参西、传承创新”之精神随“张锡纯——柳学洙——陈宝贵”一脉相传。首届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教授受命于先师,上救含灵疾苦,下报先师恩德,擎汇通之旌旗,传岐黄之薪火。乃重建中西汇通医社于此,以完成使命也。中西汇通医社现址坐落于天津市5A级景区——天津古文化街通庆里3号院。这是一座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的独门四合院,始建于民国2年(1913年)。

  张锡纯先生(1860-1933),字寿甫,祖籍山东诸城,河北盐山县人。先生世代业儒,天资聪颖,年少即能读诗颂文。早年因科举两次秋闱不第,遂致力于医学。张先生受当时西学东渐思潮影响,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故而萌发了衷中参西之念。先生认为:“哲学、科学原是一道,中医、西医原是一理。中医重气化,西医重试验。气化则流于虚玄,试验则证诸真实。然虚之极必归于实,真之极又莫不归于玄。此自然之理。”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经面世,便被医界称为“第一可法之书”,为先生毕生心血之结晶。1916年在奉天(沈阳)创办立达中医院并任院长。此为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医院。1926年先生来到天津,建“中西汇通医社”,创“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过,中西医要讲统一战线:“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这两种医生要合作。”

  1929年,恰逢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合编》出版之际,张锡纯先生在孙雨亭、赵云青二先生引荐之下,收柳学洙为关门弟子。

  柳学洙先生(1906.10—1988.3),字溥泉,号医海一沤,天津武清县人,为县第一位主任中医师。先生幼年失怙,立志学医,一生潜心阅览历代医案,手不释卷。民国时期县内瘟病流行,以清瘟败毒之剂治愈众人。为徒期间,常伴张锡纯先生左右,对《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柳学洙先生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常经方、时方、民方并用,并汲取诸家之长,擅长治疗外感病、脾胃病、妇科、儿科及疑难杂症,以药少效高而著称于津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医药事业逐步恢复发展。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重申了党的中医药政策,对办好中医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办好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研究机构建设、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措施。邓小平同志批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柳学洙先生早年曾任教于县中医学校,晚年收陈宝贵教授为入室弟子。陈宝贵教授与柳师吃住十年,传承学术经验,整理出版《产后发热证治辑要》和《诊余漫笔》二书,为柳师晚年所著,后经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推荐,将二书合编出版,名曰《医林锥指》。

  陈宝贵(1949-至今),号碧湖,首届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65年从医,1971年跟随柳学洙先生学习,1975年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78年正式拜师柳先生,尽得真传。1983年就读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天津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天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三次作为全国劳模代表,参加国庆60周年大典、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等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陈宝贵教授迄今行医56年,经验宏富,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并承担和主持科研教学工作,在治疗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中形成了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①依据《内经》“五神藏”理论,创立“脑病从神论治”的学术思想,指导老年脑病预防和治疗;把中医药用于脑外伤围手术期,显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②提出“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用“治胃九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创制“胃炎溃疡散”获国家发明专利。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有效率90%。③总结独特的“中医临证思辨方法”,系统的概括中医诊病思路,有效指导学生临床学习及工作。强调辨证精准、组方配伍精准、用药配比精准的三精准原则;注重临证中的证效关系、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的三关系原则;以及诊疗中体现人与自然统一、人身脏腑经络器官统一、人身整体与局部疾病辨证统一的三统一原则。④传承张锡纯先生的食疗理论创体质药膳食谱,养生防病。已研发“藿梅汤”、“三鲜膏”、“益脾饼”、“宣解汤”等流派特色药食同源产品。⑤倡导中西医融合的学术理念。强调中西并进,从两种医学理论上寻找契合点,借助现代科技,探索中西医汇通之路。一直致力于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的研究与传承工作,形成了本流派的学术传承谱系。56年来共指导弟子及学生100余名,包括天津中医药大学博、硕士研究生,第三、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传承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人员,天津市名中医工作室人员,武清区名医工作室人员以及全国各地传承工作室徒弟等。指导学生整理《陈宝贵医案选萃》、《陈宝贵医话医论选》等书籍,发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及相关论文200余篇。2019年9月陈宝贵教授在二位先师的感召之下,将张锡纯先生停办86年之久的“中西汇通医社”恢复重建,并于2021年3月召开盛大仪式为张锡纯先生铜像落成揭幕。在仪式上张伯礼院士致辞道:张锡纯先生是近代中医大家,是中医现代化的开山者,先生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注重实践,是中医的一面旗帜,其守正创新、衷中参西的思想引导者中医药的发展,造福人类。原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说:此仪式让我们重温历史,学习张锡纯先生的精神,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意见以及弘扬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现实意义的体现。

  筚路蓝缕,沧桑百年,中西医汇通学派沐浴着党中央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春风,必将为中国新医学体系的建立,书写出不朽的篇章。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津云
  津ICP备18001659号-2